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發展方案


三、研究範圍

在求真、求善、求美、求全的整體要求下,以研究求證與解答過去在宗教哲學領域內,一切祇求信而不求解的問題。以使得宗教範圍內的活動,經常被誤解為迷信的行為,獲得一切合於科學實證與邏輯合理的解答。以破除迷信,建立正信、共信,為中程研究計劃的第一期研究範圍。

第二期研究範圍,以心物兩元之爭執,以科學與哲學之交替與比較研究下,建立心物合一的合理的正確觀念。由於心物合一的正確指導,使科學與宗教哲學形成相輔相濟而不排斥。進而使得宗教哲學上的天道、人道與神道的理論成為科學研究範圍所接受的宇宙觀、人生觀,與至善的理想境界以達成宗學與科學相結合。

第三期研究範圍:歷經前二期的合作研究,比較研究的宗教哲學與科學的歷程,已形成為科學的宗教哲學,或宗教的科學研究。再進一步邁向以科技工具與天人親和結合研究發展,作為天人交通的遠程研究計劃基礎。

四、活動進度

1. 建立宗教哲學與科學研究之學術基金。

2. 建立研究中心,規劃長期科學的宗教學術與技術研究。

3. 建立國際科學宗教研究組織與機構,透過國際合作研究,邁入遠程研究計劃。


参、遠程研究計劃的目標

-以科學的宗教哲學研究,邁向宗教的科技研究,使科學與宗教密切結合。

-以新發展的宗教科技與多空間的超人類智慧與能力境界合一。

-以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的理想境地,進入天人大同的天道合德的天人合一。

在預見的充滿宗教精神與科學精神相互融合的明天,宗教家將與時俱進,勇於面對現實,開拓未來,追求真理,美化人生;科學家將不斷以理智、客觀而又懷疑的態度,面對人類智慧能力所不能理解與認知的問題,共向「神的境界」探求宇宙究竟,造福人群。

我們確信:無論科學上在將來能有方法證明上帝之存在或不存在,但由於人類心靈越空虛,乃愈需要適應時代的新宗教哲學未來作這世界導航的燈塔。因之,本社遠程研究的目標必為人類預見的明天的共同目標,邁向天道、神道、人道貫通發展的坦途。


本文摘錄自一九八八年四月廿四日 《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十周年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