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發展方案


貳、中程研究計劃

-使宗教哲學確立其科學之依據,達到以科學方法整理與驗證宗教哲學,以宗教精神來支持科學發展。

-使精神與物質生活進入合理配合與平衡,以心物合一,進入天人合一之新境界。

一、說明

通過近程研究計劃,完成世界各宗教哲學之綜合比較研究,舖平宗教哲學與科學結合的途徑。

中程研究計劃。在於使宗教哲學之天道、人道、神道通過科學的證驗,以確定宗教哲學之神聖權威,矯正一般人對宗教「祇重信,不重解」之錯誤觀念,使宗教學術邁入「信解並重」的新境界,進而透過科學方法與證驗,更肯定了宗教的宇宙本體的秘奧,闡明了宗教的人生究竟。使人類對生與死、善與惡、愛與罪、真與偽,建立起正確不移的信仰與觀念。

人類為萬物之靈,係居於四度空間,超單細胞的動物。同時,今日科技,一面肯定了物質不滅,能力不滅律,另一面亦正證驗着,物質在變為非物質的能力後,再由能力變為質。使「生」與「死」的問題,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答案。未來科技的發展,機器人在控制系統下,可以做人類一切的行為,但惟一科技不能完成的答案,即是一切科技的組合下所製造的人,却不能為萬能的超人-神所創造的人,有智慧、有理性、有感情、有機械質的能力。同時,更不能解答的是,當人類一旦死亡,他的物質固然不滅,但,那有智慧、有理性、有感情、有能力的所謂靈魂,是否繼續存在?存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一方面為宗教哲學上「生」與「死」的問題,一方面又是科學上「生」與「死」-亦即為存在的滅亡的問題。

因而,如果我們以科學研究的方法,先求證於人類的「生」,即可獲得人類的「死」;如果解決了人類「生」時靈魂的存在與否,則更解決了人類「死」後靈魂進入無形靈界的問題。,更進一步我們證驗於單細胞動物與生存於二度空間的動物能受制與受支配於多細胞與生活於四度空間的萬物之靈-人。則我人以合理的方法,可以推想生存在另一層次,亦即多度空間,或即是超四度空間以上,應有超智慧、超能力的超人。即有所謂「神」之存在。故此,如果「生」有靈魂,則「死」可以有鬼魂。如果四度空間內有「人」,則超四度空間以上則可以有「神」。證諸「人」可以支配低於四度空間的動物,則「神」就可以支配生活於四度空間的「人」。因之,我人就應承認有萬能的主宰的「上帝」。

進而,今日的科技認定有聲波與光波,而光的速度超過了聲的速度。因此,未來的科技發展,人類也許可以用光速去追回慢於光速的聲波。所以,將來人類可以將留存在太空中人類過去的談話記錄追尋回來,安知不能有一天人類以超光速的速度,去追尋留存在太空中的人類祖先的光影的形象呢?基於這些理由,人類同樣地可信有一天以科技的方法,如雷達的記錄,如電視之傳播,人類可以與超四度空間以上的「靈」與「神」進行交通與連繫。這不僅是科學家所嚮往的,亦正是今日宗教哲學家所追求的。

這一天到來時,就是今天我們所企望的天人合一、天人大同的時日。因之,我們就應以科學與宗教哲學相合為起步。

二、研究方法

通過近程的研究發展,本社已有宗教學術、宗教哲學與科學的比較研究的成果,以及本社在科技研究配合上已有基礎,與國際交換與合作建立良好的關係。以這些近程計劃發展的基石,自可以做為中程研究計劃實施的方向與方法,不致流於虛幻與空想。

中程的研究發展應自兩條線為發展研究的道路。

(一)自宗教哲學之基礎上,經過精神鍛鍊與天人親和人才之培養,以理論與證驗的結果,在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來解答一切人類智慧能力不能解答的問題。

(二)自科學的技術之基礎上,經不斷的求證發展,與理論技術的結合,一一來解答宗教與科學上所追求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