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發展方案


二、研究方法

本社不褒貶任何宗教或宗派,堅持客觀原則與精神。因之,本社之研究,自應以尊重學術研究獨立的態度,以比較研究和綜合討論為方法。

(一)建立宗教哲學研究小組:各研究小組為本社研究發展之基礎,由本社社員各就其信仰與興趣,自由認定分組參與活動,由本社理事會指定和聘請學者專家為各該小組指導研究員,負責指導進行各該宗教學術之研究工作。其進度則由理事會統一規劃。

研究小組得就該宗教學術作學術性之研究與整理,並經常舉辦專題演講與討論。

(二)建立宗教哲學比較討論會:經由分組與小組研究後,在本社理事會規劃下,舉辦比較研究活動。其比較研究之對象、範圍,統由理事會決定之。討論會之進行,得先邀請學人專家作主題引言演說。參加者應以比較研究各該宗教學術研究小組社員為當然討論會基幹,其他小組成員亦得自由參與活動。

(三)建立宗教學術綜合研究討論會:綜合研究討論會,必須經歷小組研究、比較研究,具有實際效果後舉辦之。其目標為促使達成兩種研究相互交流綜合整理。

因之,綜合研究討論會得由研究小組提出研究報告與論文,討論會中參加社員,得就討論會上所提出之研究報告與論文,提出批評,質難、建議與補充。

至於綜合研究討論會應視為本社每年年會之研究活動。

三、 研究範圍

本方案研究範圍:(一)基礎研究的宗教學術之個案研究,(二)中層次研究的宗教哲學與科學之融合或比較研究,(三)高層次研究之宗教哲學未來遠程的計劃研究。

(一)宗教學術之個案研究-(基礎研究)-以小組研究與比較研究,專題講座進行之。

1. 各宗教起源與演進。

2. 各宗教之教義(經典)及傳佈之方式、方法、與組織之分析比較。

3. 各宗教對政治、文化、社會、經濟、教育、藝術等影響之研究。

4. 各宗教對民族、區域、世界之影響研究。

5. 各宗教所受挑戰與衝擊危機之研究。

6. 各宗教具有代表性與影響性人物個案之研究。

7. 共產主義無神論哲學(反宗教)之研究。

8. 各宗教受共產反宗教迫害之研究。

9. 各宗教哲學對修身養性的實踐之研究及實證。

10. 各宗教之現況與展望。

11. 各宗教之未來趨勢的探討。

12. 其他宗教問題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