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發展方案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發展方案

李子弋

本社發起人等鑒於世界進入太空時代,而與人類社會精神生活息息相關之宗教哲學思想,實有配合時代潮流,深入探討研究革新之必要。爰以李玉階先生民國三十三年所著新境界(原名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闡述之原則為基礎,發起組織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期以結合專家學者,有系統的更謀學術性的融貫研究充實,臻於至善,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正確宗教信仰,有助於反共復之大業。

本社奉准於民國六十七年元月十五日成立於台北。同月廿二日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決議,推請常務理事李子戈先生根據章程及成立大會決議,參照新境界之基本精神,研擬本社遠、中、近程研究發展方案。李常務理事完成草案以後,復經本社三月五日第一屆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推請郭文儀、黎聖倫、芮涵芝、李子弋、張世昌等先生,組成五人小組詳加審查,獲致修正及補充意見。再經三月廿六日第二次理監事會議討論決議:(一)李常務理事所擬原表案,即參照討論要點及五人小組修正意見的加修正後,作本社研究發展基本方案;(二)五人小組研究增訂之研究發展指導計劃即付實施。本方案即為前述第(一)項決議之修正結果。其增訂之指導計劃及實施計劃,現正開始實施,爰特刊印本方案,備供參閱。拜望多方指正,使本社致力之研究確切貫徹總統蔣公「追求真理,宣揚宗教」之遺訓。

本方案依據本社章程第二條所揭櫫之宗旨:「在貫通各宗教哲學之異同,配合科學法則與方法,致力於宗教之學術研究,闡明宇宙人生究竟,啟發人類擴大精神思想領域,增進福址;建立適應宗教大同與世界大同之正確天人觀念,及科學的宗教信仰」;以及章程第六條本社任務所定之事項,提出本研究發展方案。

為實踐上述本社共同之理念,以促進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至高、至美、至善之境界早日實現,本方案特分列為(一)近程研究計劃(二)中程研究計劃(三)遠程研究計劃。此三項研究計劃,亦屬本社三個發展階段。且同具連鎖環節,應交互配合,循序並進。


壹、近程研究計劃

-以科學方法,比較研究、綜合整理各宗教哲學。

-以融滙各宗教哲學間之異同,確立適應時代之宗教哲學的新觀念。

-以建立正確之天人觀念與科學的宗教信仰,促進宗教大同。

一、說明:

吾人冷靜探討研究世界各大宗教教主聖哲之創始立教,各自其民族生存空間之背景。與時代社會之需要。並歷經各宗教之先知,以其超人之智慧,長期玄思冥索,靜觀宇宙之本體,推演人生之究竟,而建立起各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其理論基礎,雖各有其神秘性,或從現代角度觀察分析,其嚴謹與精密不甚合乎邏輯。但莫不為講求人與人之關係,或人與天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因之,宗教哲學之基楚。

-在於滿足人類追求探索渺茫不可知,浩瀚不可測,高明不可及的「天道」。

-在於彌補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社會秩序與道德範疇匱乏、矛盾、衝突的「人道」。

-在於建立人類嚮往達成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超人境界,與超現實、超形象的天國、極樂世界的「神道」。

在「天道」-宇宙觀、「人道」-人生觀、「神道」-理想境界三者交互運用下建立的宗教哲學,各有其崇高理想與境界。亦各有其時代與社會背景的使命、亦各有其完整與缺失的理論體系,但却有看一份共通願力與精神,與悲天憫人、救人救世的任務與襟懷。

在宗教哲學的指導原則下的世界各大宗教,是以消滅獸性、發皇人性,解答人類徬徨迷惘的苦悶與困惑,建立人類善惡價值的判斷,收拾破碎心理,養成完整人格。因而,無論為「仁」為「誠」,說「愛」說「慈」,衛道行道,出世入世,愛人救人,濟世救世,均屬於各大宗教之共同精神。但,今日各宗教忽視了大同的共同性,却偏重於相互排斥的小異,迷失了各固有面目的崇高理想。兼以受科技與物質文明之冲擊,天道蒙蔽,人道墮落,神道衰微,邪道猖狂。重振各大宗教固有的宏誓大願,悲憫胸懷,實有配合時代、研究革新各宗教哲學思想為起點之必要。

基此認識,本社近程研究方案,首期發展重點,應以「科學方法,比較研究,綜合整理」宗教哲學為起步。